8月28-29日,由中國科協主辦、賽爾網絡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科協未來網絡技術青年科學家沙龍(總第97期,2023年第13期)在北京舉辦。
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研究員張曼擔任沙龍執行主席,以“生物特征識别與網絡身份認證”爲題進行分享,介紹生物特征識别技術的基本原理,闡述了基于深度學習的步态識别方法在技術先進性和實際應用上的表現。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朱樹永作了“信息高鐵算力網絡與智能網絡測調系統”報告,強調了算力基礎設施化概念,介紹了信息高鐵作爲“可測、可調、可控、可信”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通過智能網絡測調系統實現高效、可靠的網絡資源管理,爲信息傳輸和處理提供穩定保障。
基流科技創始人胡效赫作了“AI算力網絡互聯的行業進展與趨勢”報告,介紹網絡基礎設施代際變革,AI算力網絡對于穩定、高效和開放性的需求,展望算力網絡發展趨勢。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金一作了“大模型與多模态智能”報告,着重介紹多模态智能的創新與應用,包括基于元學習的廣義零樣本類增量學習方法、基于Transformer的跨模态行人搜索、基于模态融合的跨模态行人再識别,以及在巡檢車、城市交通、視頻監控等領域的應用情況。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旭作了“機器人與具身智能”報告,分享國内外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在機器人技術和具身智能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挑戰。
特邀報告環節,賽爾網絡有限公司技術專家史章君介紹了CERNET支持IPv6的技術創新、在高校的部署應用、推進創新人才培養的進展和成效,闡述CERNET在中國互聯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專家點評環節,清華大學網絡研究院教授李宗鵬提出未來網絡技術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以及共性。東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謝耘提出,當技術發展到極度複雜的程度時常常又回歸簡單,要具備化繁爲簡的思維能力。賽爾網絡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宏指出,互聯網發展最重要的是體系結構的創新,青年科學家要勇于承擔責任和使命,在推動網絡強國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取得更好成績。
期間,與會青年科學家還調研了中關村科學城規劃展覽館。此次沙龍爲未來互聯網領域的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了一個交流學術研究成果、提升科研創新水平的高端平台。活動在網上進行了同步直播。